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把握給予孩子的精心時刻


                                                                                                              2015/08/18Stephen

擁有愛,我們就能給予。
透過給予,我們就能倍增愛!


有一段貴格會格言(An Old Quaker Saying)說~我應當怎樣作呢?我在這世界的日子非常短少,所以有甚麼工作、恩惠、服役,我能給人的,讓我現在就給吧。讓我不再忽視,不再遷延吧;因為以後我沒有機會再經過這條路了

人生在這世界上,時間非常有限,常常比你想的更短。想像如果知道自己剩下多少時間在這世界上,那麼你會怎麼生活呢?

曾經在1999年8月,我走在英國Winchester溫徹斯特小城的鄉間步道中,那是英國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在寫「To Altumn秋頌」這首詩時,所走過的步道。望著美麗的景色,心想如果我住在這裏,應該也可以寫出動人的詩句!

英國Winchester鄉間小徑

真的嗎?

轉眼間那次英國的浪漫旅程,已經是16年前的事了,人生有多少16年呢?而一個孩子的成長,父母親最能夠陪伴與把握的,也大概是16年吧!

最近聽到一位朋友分享,他的孩子已經是高中生,現在有許多事情已經難以改變,特別是3C產品綁架了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孩子的教育、習慣、態度...語調中聽出一位母親的無奈與無助。

我不知道這一生是否還有機會,可以再到倫敦附近的鄉間小徑,再走一次John Keats曾經走過的步道,但我知道必須要把我所能給予孩子的專注,現在要更用心的給予。因為孩子的成長歷程,父母一生只有一次機會,陪伴他們一起走過、一起經歷、一起歡笑與哭泣。

兒福聯盟84日公佈「2015年父子互動關係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台灣父子互動關係狀況有三大警訊:
1.      不多話:過半數 (54.1%)的孩子表示一日與爸爸聊天不到半小時,甚至有6.4%的孩子與爸爸「相視無言」,一天下來跟爸爸講不到半句話。美國曾經做一個調查,一個爸爸平均每天專注陪伴每一個孩子的時間是30秒到60秒。
2.      晚回家:爸爸忙工作,餐 桌上總「不見蹤影」,超過四分之一(26.6%)的孩子一周和父親吃晚餐的天數不到三天。
3.      常神隱:孩子的重要校園活動,父親常是缺席者,甚至有 36.5%的父親未曾參加過孩子校園舉辦的任何活動。觀察以上三互動狀況,發現爸爸跟孩子雖然同住一屋簷下,但相處的時間卻少得可憐。


除了相處時間不多,父子互動品質也是差強人意。當問到孩子最常和父親一起做的事,超過六成是吃飯(63.2%)和看電視(61.4%),甚至一起玩3C產品的也有近兩成二(21.7%,然而和父親一起運動的比例卻只有一成九(18.8%)。

孩子小的時候你不認真陪他,他沒有經歷、習慣與記憶,長大之後他也不習慣陪伴你。曾經聽許多老人感嘆,孩子長大了,就不會再找爸媽了,如果更多深入瞭解,這些孩子當爸媽老的時候,不找爸媽是有原因的。

因為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心中也有挫折,心裡雖然想要找爸媽,但見了面卻沒有話講,或者不知道在一起該做什麼,只是一起看電視,因為小時候爸媽就是這樣陪伴孩子的。


只要我刻意安排行程,我就一定還是可以回到英國Winchester,再走一趟步道。然而,既使我全力以赴,用盡我所有的資源,卻再也無法回去孩子成長的第一個16年。

給予,使愛倍增,使心連結。

給予生命,你就會倍增生命。

給予時間,你會回收人們給予你時間。

給予生命的精華,你將在你年老的時候,擁有孩子精華的時間。

你將生命給予了什麼?
給予了最應該給予的人嗎?

延伸閱讀: 

To Autumn 秋頌中文翻譯-John Keats約翰濟慈

To Autumn
I
Season of mists and mellow fruitfulness,
  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 sun;    
Conspiring with him how to load and bless    
  With fruit the vines that round the thatch-eves run;    
To bend with apples the moss'd cottage-trees,          
  And fill all fruit with ripeness to the core;   
    To swell the gourd, and plump the hazel shells      
  With a sweet kernel; to set budding more,  
And still more, later flowers for the bees,       
Until they think warm days will never cease,    
    For Summer has o'er-brimm'd their clammy cells.  

II
Who hath not seen thee oft amid thy store?    
  Sometimes whoever seeks abroad may find       
Thee sitting careless on a granary floor, 
  Thy hair soft-lifted by the winnowing wind;       
Or on a half-reap'd furrow sound asleep,
  Drows'd with the fume of poppies, while thy hook     
    Spares the next swath and all its twined flowers:    
And sometimes like a gleaner thou dost keep 
  Steady thy laden head across a brook;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III
Where are the songs of Spring? Ay, where are they?      
  Think not of them, thou hast thy music too,   
While barred clouds bloom the soft-dying day,        
  And touch the stubble plains with rosy hue
Then in a wailful choir the small gnats mourn
  Among the river sallows, borne aloft  
    Or sinking as the light wind lives or dies;       
And full-grown lambs loud bleat from hilly bourn;  
  Hedge-crickets sing; and now with treble soft    
  The red-breast whistles from a garden-croft;       
    And gathering swallows twitter in the skies.
-John Keats  (1795-1821)

秋頌
I
多霧而甜果豐收的時令,
是成熟太陽的貼心友伴;
兩人協謀如何以產量豐盛
賜惠予繞簷的葡萄藤蔓;
蘋果纍纍垂彎生苔的村樹椏,   
把熟度通透果心至所有果類;
讓葫蘆脹大,鼓起了榛果
以甜核,使芽苞萌生不退,
且更盛,為蜜蜂續開晚花,
讓蜜蜂以為暖天永不歇罷,       
只因夏日滿溢在黏濕的巢窩。

II
誰不曾見過你常在糧倉?
有時人們出外也可尋見你
漫不經心地坐在穀場上,
簸穀之風將你的髮輕揚起;       
 時於半收割的犁溝間酣眠著,
時於罌粟熏香下發怔,鐮刀
閒置緊鄰的田畦和藤花處;
有時你像一位拾穗者
頭頂物而穩步涉過河道;   
或在蘋果壓汁機旁,耐心地
望著餘汁一刻接一刻地流出。

III
春天的歌在何方?啊,那裏去了?
莫想它們,你也有你的音樂,──
當雲帶在易逝的白天盛展著,   
瑰艷的霓彩觸撫殘梗的田野;
在哀感的交唱裏,纖小蚊虫
在河灘中追悼,時而飛上
時而飛下,如微風生起復滅;
成年的羔羊在陵上咩叫連聲;   
籬間的蟋蟀鳴唱;高音柔揚,
紅知更鳥聲在小農園裏啾響;
群集之燕也於天際喃喃不絕。
-濟慈  (1795-1821)
-游元弘譯
<賞析>
1819年被譽為濟慈詩創作「神奇的一年」,一生共六首頌詩傑作,居然都是在這一年寫成,前五首都是在四、五月間的春天,只有這首秋頌在九月。

這首詩寫於1919年 九月十九日,三天後(九月廿一日)濟慈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提到這首詩的形成:「此刻這季節多美,空氣多好,一切剛剛好。真的,不開玩笑,朗淨的氣候,蔚藍 的天空,我喜愛收割後的田野莫過於此,更勝冷綠的春天。收割後的田野看起來蠻溫暖,就像有些圖畫看起來蠻溫暖的一樣。星期日散步時,這景象深深打動我,為 此我寫了一首詩。」足見濟慈是在愉悅舒坦,與自然渾融一體的心境下,寫下這首詩。

這首詩沒有傳統常見的悲秋情調,在時光之流中,有著安然放下接受的寧靜坦然。沒有掙扎與人生苦惱重壓的短暫片刻,這是濟慈生命中身心極和諧偶然一見的完美剎那。

這也是無我之境的詩,詩人已隱身在秋天裏,或者化身為秋。一如Keats自己書信中所說的「虛靈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詩人已融解自我,化入了萬物。
這首詩感性飽滿,意象豐富妥貼,節奏切合主題,結構層次井然,自自然然從心中溢出。歷來詩評家一致眾口交譽,認為是濟慈一五O多首詩中,也是英語文學裏,極少有的完美詩篇。

以時序言,第一節是早晨,第二節午後,第三節黃昏;以季節言,第一節是初秋(瓜果農作物成熟),第二節是中秋(豐盛收成的景象),第三節是晚秋近冬;以感官言,第一節側重描繪觸覺,第二節視覺,第三節聽覺。

整首詩給人寧靜悠緩之感,在寧靜之中仍充溢著躍動的生命力。例如第一節以一連串動詞load,bend,fillswell,o'er-brimm'd予人豐盛飽滿的內在動態感。又如第二節,秋化身為人,在田野間種種的活動;第三節蟲鳥動物的聲音動態,更加襯托出秋之寧靜與內在生命力。

全詩共三節,每節十一行(稍不同於前五首頌詩的每節十行)。每節的基本韻式為ababcdecdde,即濟慈在每節末二、三行插入雙行體。

本文摘要自網站~http://blog.udn.com/wallace1960/86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