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教學者(公司主管、團隊領袖、助人工作者),在帶領人時,許多人看到有人需要被教導、勸告、甚至管教的時候,不管是否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態,就一股腦兒教育了對方一頓,但常常是說者有心、聽者無意,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果卻往往得不到教學者所期待的。
因為學習並不是在教學者想要教的時候,就能幫助對方產出學習成效,事實上教學者與學習者,都要學會在受教時刻中成長。
教不一定就導致「學」,「學」不一定就「會」,通常學習者能學到的,是他心中自己所領悟到的。所以伽利略曾經說:「你無法教別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因此引導人去發現他學到的,才能幫助人真正產生學習。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被教學者告知應該做什麼,通常不容易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當學習者自己試驗、發現、領悟到一種自覺行為的效果時,他可以發自內心產生「啊哈的頓悟」,他的信念與行為就會產生改變,並且轉移這樣的經驗在其他生命的情境。
想要讓學習者真的學會,並且放在心中,成為生命的一種能力,需要有幾個重要的因素…
一、 受教時刻的重要因素
1. 對的時間與情境
真正要幫助人產生學習,領導者必須要了解teachable moment受教時刻是否發生,也就是要辨識現在是否是~『學習者在學習某件事、某個主題、或某個想法時,最渴望學習與最容易吸收的時刻』。也就是當人在一個對的時間、情境中,他最有能力學習某些特定的技能,這可以稱為「teachable moment受教時刻」。
將能力學好的關鍵在於,遇到在對的時機點,學習者願意學,而教導者也願意教,否則學習者不一定能把東西學好。當受教時刻發生時,學習者就能提升技能、學習新知識(Robert Havighurst,1952)。簡而言之,受教時刻是指~學習者最準備好學習某個主題的時刻,這是教某事的最佳時機。
2. 對的關係與信任
除了要在對的時間點、對的情境中,事實上要讓學習者真正甘心樂意學習的關鍵因素,是學習者對教學者的信任、敞開與接納。這需要教學者真心的想要為學習者好,並且願意花時間專注在了解學習者的狀態,並且願意真的了解他的需要,給予他的需要。
教學者要做的最重要關鍵,不是把話講好、講對,而是要把心聽懂、把人看懂,當你明白對方現在的狀態,並且知道他的需要的時候,就能說對話、理對情緒,達到教導與溝通的目的,有時候當你懂得如何引導的時候,甚至不需要教導,只要引導對方想清楚一些問題,他會學到更多你想要教導的東西。
有一些事情需要訓練,但有一些事情需要引導,帶領者要分辨他是因為能力不足需要訓練,還是因為動機不足需要激勵,或者因為思考不深需要引導。需要訓練就教導、強化他的職能;需要激勵就針對他內心的渴望,與現實的落差幫助他釐清,使他自己找到動力;需要引導就要提升自己引導反思的能力來幫助他。
3. 對的態度與動機
當下看到對方有需要改變時,不要立刻就要勸告、或者講一些很棒的格言,但卻在錯誤時機使用出來,因為在錯誤的時間點說正確的話,會讓很棒的格言變成無用格言!除非對方的態度是柔軟、願意傾聽的,否則有可能你只是把珍珠丟給豬。對方不懂得珍惜,你又覺得太浪費。
當領導者要教導學習者時,要先釐清對方此時此刻的狀態,若彼此在以下情境時,可能是很好的受教時刻,教學者可掌握這些機會,給予適當的引導或教導。
二、 受教時刻的好時機
1. 學習者主動請教
學習者主動邀請教學者,可否教導他在某件事的能力或觀點。
2. 學習者態度轉變
學習者由高度自我意識,轉變成為柔軟、想要多聽更多的想法時,教學者可觀察到對方態度已經改變時。
3. 學習者主動道歉
有時候學習者會發現,自己過去有許多自己的心態、信念、行為出了問題,這時候是很好的受教時刻,因為這時候心最柔軟,很容易就吸收。
4. 學習者充滿渴望
因為對某個主題或某件事,學習者本身充滿高度興趣與熱情,這時候能給予更多元的觀點、更多角度的思考,引發學習者學到新知識時,心中充滿滿足,並激發更多自我成長的動力。
結語:
受教時刻常常在沒有想到、或沒有預期的時候發生,教學者或領導者若能敏銳,並善用這些時刻,就能帶給學習者好的學習。學習不一定會在我們希望對方學習的時刻發生,而對方需要改變或學習的議題,往往會在生命的歷程中重複發生。
生命的成長是一輩子的,教學者幫助學習者的過程,需要細心觀察、敏銳生命的轉變,而在正確的時間點,給出正確的話,就能產生正確的信念價值與行為。這是每一位領導者都要學習的重要能力,願神祝福我們都能從神的帶領,幫助人得到有效的成長與學習。
延伸閱讀:
1.創造受教時刻,擁有最佳學習
參考Reference
Havighurst, Robert James, (1952).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真正要幫助人產生學習,領導者必須要了解teachable moment受教時刻是否發生,也就是要辨識現在是否是~『學習者在學習某件事、某個主題、或某個想法時,最渴望學習與最容易吸收的時刻』。也就是當人在一個對的時間、情境中,他最有能力學習某些特定的技能,這可以稱為「teachable moment受教時刻」。
將能力學好的關鍵在於,遇到在對的時機點,學習者願意學,而教導者也願意教,否則學習者不一定能把東西學好。當受教時刻發生時,學習者就能提升技能、學習新知識(Robert Havighurst,1952)。簡而言之,受教時刻是指~學習者最準備好學習某個主題的時刻,這是教某事的最佳時機。
2. 對的關係與信任
除了要在對的時間點、對的情境中,事實上要讓學習者真正甘心樂意學習的關鍵因素,是學習者對教學者的信任、敞開與接納。這需要教學者真心的想要為學習者好,並且願意花時間專注在了解學習者的狀態,並且願意真的了解他的需要,給予他的需要。
教學者要做的最重要關鍵,不是把話講好、講對,而是要把心聽懂、把人看懂,當你明白對方現在的狀態,並且知道他的需要的時候,就能說對話、理對情緒,達到教導與溝通的目的,有時候當你懂得如何引導的時候,甚至不需要教導,只要引導對方想清楚一些問題,他會學到更多你想要教導的東西。
有一些事情需要訓練,但有一些事情需要引導,帶領者要分辨他是因為能力不足需要訓練,還是因為動機不足需要激勵,或者因為思考不深需要引導。需要訓練就教導、強化他的職能;需要激勵就針對他內心的渴望,與現實的落差幫助他釐清,使他自己找到動力;需要引導就要提升自己引導反思的能力來幫助他。
3. 對的態度與動機
當下看到對方有需要改變時,不要立刻就要勸告、或者講一些很棒的格言,但卻在錯誤時機使用出來,因為在錯誤的時間點說正確的話,會讓很棒的格言變成無用格言!除非對方的態度是柔軟、願意傾聽的,否則有可能你只是把珍珠丟給豬。對方不懂得珍惜,你又覺得太浪費。
當領導者要教導學習者時,要先釐清對方此時此刻的狀態,若彼此在以下情境時,可能是很好的受教時刻,教學者可掌握這些機會,給予適當的引導或教導。
二、 受教時刻的好時機
1. 學習者主動請教
學習者主動邀請教學者,可否教導他在某件事的能力或觀點。
2. 學習者態度轉變
學習者由高度自我意識,轉變成為柔軟、想要多聽更多的想法時,教學者可觀察到對方態度已經改變時。
3. 學習者主動道歉
有時候學習者會發現,自己過去有許多自己的心態、信念、行為出了問題,這時候是很好的受教時刻,因為這時候心最柔軟,很容易就吸收。
4. 學習者充滿渴望
因為對某個主題或某件事,學習者本身充滿高度興趣與熱情,這時候能給予更多元的觀點、更多角度的思考,引發學習者學到新知識時,心中充滿滿足,並激發更多自我成長的動力。
結語:
受教時刻常常在沒有想到、或沒有預期的時候發生,教學者或領導者若能敏銳,並善用這些時刻,就能帶給學習者好的學習。學習不一定會在我們希望對方學習的時刻發生,而對方需要改變或學習的議題,往往會在生命的歷程中重複發生。
生命的成長是一輩子的,教學者幫助學習者的過程,需要細心觀察、敏銳生命的轉變,而在正確的時間點,給出正確的話,就能產生正確的信念價值與行為。這是每一位領導者都要學習的重要能力,願神祝福我們都能從神的帶領,幫助人得到有效的成長與學習。
延伸閱讀:
1.創造受教時刻,擁有最佳學習
參考Reference
Havighurst, Robert James, (1952).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