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天長地久的敬拜


作者 關啟文 2008.10.19

經文: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篇23:6

詩人經過了死蔭幽谷,又在敵人面前喜樂地享受筵席,這些經歷使他與神更接近;然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進一步作出合宜的回應,及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覺醒。後現代社會的流行文化論到愛情時,會說:「現在就承諾永遠(或一生一世)是很傻的事。」;「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詩人卻偏偏作這種「傻事」,高聲宣告神的恩惠和立志在聖殿居住,都是一生一世的。

真的,有甚麼事物我們有把握宣告,是會一生一世隨著我們的呢?在這經濟低迷、親情淡薄和離婚率高企的社會,我們有膽量說「我的財產、子女和配偶會一生一世隨著我」嗎?似乎我們較能肯定的是「我一生一世必有負資產、鼻敏感、孤獨、腰酸背痛隨著我」!為何詩人對神有這麼大的信心呢?

因為他明白恩惠(grace)的真義,正正是我們不配得卻又白白給予我們的。恩惠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環境而改變,也不受其他事物操縱或影響,完全是神主動的恩賜。至於我們所擁有的其他東西或關係,往往是建基於某些特定的條件;這些條件若改變,本來隨著我們的事物就會隨風而去。

當詩人面對神無條件的慈愛和恩惠(特別是經歷過死蔭幽谷之後,詩23:4),他便向神作出無條件的委身,認定神的殿是他永遠的居所,這也代表他找到了一個可以令他安身立命的自我身分(self-identity)。對比後現代社會所塑造的自我,往往擁有多元、分裂和破碎的身分:我們的心靈有太多慾望,意志有太多衝突,內裡恆常爭鬥不息。要作出長遠的委身,談何容易!

在這個年代,我們加倍需要主的憐憫,委身不再是建基於我們自我(意志)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而是惟有倚靠主不離不棄的恩典,才能激發矢志不渝的委身,並塑造堅定不移的自我身分。我們的生命縱然破碎,神卻可用不變的愛去將生命的碎片黏合在一起,用祂的聖道將我們分裂的自我結合起來。就讓我們禱告:「主啊,我願委身,但我委身不足(生命破碎、自我分裂、意志薄弱),求主幫助!」

我成長的過程也充滿掙扎和矛盾,有時我也感到難以明白:我是誰?然而有一天,我在家中洗澡,突然重新感受到我就是主所買贖的人,是個承受無限神恩的人這就是我的身分,我的掙扎也開始平息。

其實,整個詩篇23篇顯示了一種靈程的突破,開始時詩人所認識的耶和華是一位牧者供應他所需,使他不至缺乏;這種認識是基於神的功能,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到詩篇的終結,詩人流露出對神真真正正的渴慕,神本身(God Himself)才是他真正的需要!他所追尋的,就是要在殿中敬拜祂:「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36:8-9)這豈不也是我們被造的意義嗎?

默想:有一首聖詩說:「我生存的意義,就是要敬拜你。」這句話對你有多真實呢?我們願意求主教導我們明白和實踐這功課嗎?我們願意放下一些保護罩,全心全意信靠神不離不棄的恩典嗎?

文章出處:http://bible.fhl.net/food/food4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