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張承運】全世界的教育都在問一個問題,怎麼教小孩子能力?冒險教育先看到這一點;全世界的教育都在教知識,冒險教育先看到怎麼教給孩子能力;全世界的教育都需要一種給人的能力,就921大震、88風災而言,就是心理復原的能力,在自然情境下受創,也能在自然情境下復原,冒險教育是在自然環境下活動,可增加復原力。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召集人、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蔡居澤說,由外展(Outward Bound,簡稱 OB)發展而來的冒險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簡稱AE)與遠征式學習(Expeditionary Learning Outward
Bound,簡稱 ELOB)二者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發展階段不同。蔡居澤針對AE、ELOB的發展有精闢說明,以下為重點紀要。
AE是從OB開始推廣的,OB利用戶外冒險活動為媒介,來增進人的求生能力。後來美國人發現這種系統較不適合學校,學校是學校,戶外環境是戶外環境,外展教育即使很好,但較不適合學校。所以,1970年有一群OB指導員將戶外冒險活動改以遊戲為媒介,將OB帶進學校,稱為冒險教育專案(Project Adventure,簡稱 PA),之後,冒險教育範圍從原本強調身體的冒險擴大涵括了心理的冒險,也就是說,玩遊戲也能體驗戶外冒險活動一樣的冒險。
後來,為什麼又有遠征式學習(Expeditionary Learning,簡稱EL)的發展,因為遊戲還是有其限制,不能老是玩遊戲,遊戲要怎麼與學科相結合,它是有盲點的。美國將PA引進學校後,最多用在體育課,因為體育課才有機會在體育館玩遊戲。
PA玩遊戲玩了10年後,又有一群人發現,這些遊戲可以用來做輔導諮商,所以在1985年,在PA之外,成立另一個分支叫冒險諮商(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簡稱ABC),這也就是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Outward Bound Taiwan,簡稱OBT)執行長廖炳煌他們用來做921、88風災重建時,帶領這些具有輔導諮商功能的遊戲,協助災後創傷癥候群的復原。
後來,為什麼會出現ELOB,就是因為這些遊戲跟學科還是有一點距離,比如說社會科怎麼用冒險教育,自然科怎麼用冒險教育,數學科怎麼用冒險教育,國文、英文怎麼用冒險教育,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要提出ELOB,因為他們有一個野心,其實所有的學科都可以用冒險教育,不只是在美國一開始就用到的體育,體育一般都是用打球來進行,可運用遊戲來做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在美國教改120個改革教育計畫中,ELOB就是其中一個由美國外展提出的遠征式學習學校教改計畫(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s Outward Bound,簡稱 ELS),他們發現教育是可以教能力的。
ELOB設計的方法是,還是教知識,可是提供機會給孩子用教的知識,這是ELOB與一般學校最大不同處,他們每一個學科都有機會讓小孩子把所學知識用出來,所以他們的教學是三段,第一段教知識,第二段在學校用活動把知識用出來,第三段跟外面的社區社會相結合,所以小孩子最後學習到的並不是死板的知識,他們學到怎麼用知識,怎麼用知識與外面真實的社會做連結,教育與生活是一致的,這與杜威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是,杜威那個時代有一個困境,就是大家都知道要用活動做情境,可是不知道要引導,我們傳統學到的是教導,會一直急著告訴小孩知識和標準答案,引導是不急著講,待確定小孩有基本知識和技能後,只是提供一個情境,讓他去用,用的過程,我們再去協助小孩需不需要補知識或技能,或是他用的過程找到了什麼意義,其媒介是千變萬化的。
就發展而言,台灣剛好與美國顛倒,美國是先有OB,然後才有PA;台灣是先引進PA,後來才成立OB。因為台灣一開始就是以遊戲吸引著大家,然後後來發現遊戲大家都玩膩了,於是開始用戶外活動做為PA的進階,因為PA其實就是平面遊戲和繩索課程,OB其實是比較有變化。其實遊戲有一個缺點,就是你只要玩過了,興趣就沒那麼大了,可是戶外活動是千變萬化的,今天在台北攀岩和在高雄攀岩,雖同樣都是攀岩,可是它是不一樣的。
ELOB它是由美國OB所發起做為配合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計畫名稱,用在學校教育,稱為遠征式學習學校(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s,簡稱ELS)。EL的中文翻譯應為「遠征式學習」,但是有很多人對「遠征」這二個字會有誤解,所以目前還在斟酌正式的中文翻譯名稱。透過ELOB學生有機會學到生活能力,這也是目前台灣教育需要加強的部分。
本文摘要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http://pr.ntnu.edu.tw/newspaper/index.php?mode=data&id=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