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在愛與智慧中引導反思】




在古老的書籍中,有許多提升智慧的故事,當我們能從故事中反思,並且看懂偉大人物的引導反思,那麼我們的生命就能在其中受益,並且提昇自己引導反思的能力!自古以來流傳最久、發行量最大的書籍就是聖經,在聖經中曾經記載一個值得我們花時間好好反思的故事,一起從故事中來反芻並吸收其中的愛與智慧。

8:3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
8:4 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


8: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



8:6 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8:7 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8:8 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8:9 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
8:10 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8:11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如果我們是被質問的對象,我們可能會如何回應?最有可能的回應方式,就是針對問題告訴群眾:「這婦人犯了罪要被石頭打死。」如果耶穌這樣回答,就違反當時羅馬的法律,因為當時羅馬政府並沒有給一般猶太人判死刑的權柄。另外一個可能回應,就是饒恕這婦女,那麼祂就會被群眾責問,為什麼他沒有主持公義?沒有遵守摩西律法的教導用石頭打死婦人?

回答問題,最重要的不是面對問題談問題,不要捲入問題之中,不要從錯誤的問題去回答錯誤的答案。而要洞察問題的根源,否則就如同看著火災的現場搧掉飄起來的煙,但是這樣並無法解決問題,要在火災現場滅火,就需要找到火苗,把火苗滅盡,煙就會自動消失。耶穌面對這個問題,用祂的智慧找到火苗-「罪人的質問」,於是祂用同樣罪的議題,使這些刁難的法利賽人知難而退,因為每個人都有罪的問題。(參閱延伸閱讀:提升自我覺查能力)

耶穌在面臨這些法利賽人的質問時,祂一聽就知道這群人的動機與目的,是為了要試探耶穌,為了要抓到控告耶穌的把柄。如果耶穌針對問題回答,無論是打死婦人或不打死婦人,對耶穌都是不利的答案。於是耶穌並沒有直接回答應該把她怎麼樣,然後耶穌跳開問題,用更高層次的問題挑戰現場每個人:「沒有罪的先拿石頭打她。」

這是一個非常有戲劇張力的情境,耶穌面對這些群眾,就像李小龍面對一群人(以前小時候電影的記憶),當旁邊的群眾對著他跑來跑去、大哄大叫時,李小龍完全不動,等到時機一到(別人不動-我不動,別人動-我動的比他快),他只要快速一秒鐘出拳,所有群眾都倒下。

耶穌當時彎腰寫字,再起身問他們一句話,就完全擊敗所有法利賽人心懷不軌的質問,耶穌所問的這句話,除了表達了對這位婦女的憐憫與愛,也同時表達了對在場群眾的愛。

其實耶穌祂應該知道每個人的罪,但祂並不公開講出來,在默想這段經文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很有可能耶穌在地上畫的字,就是在場質問者的姓名和所犯的罪,這些群眾以他們想要置耶穌於死地的心態,不斷逼問耶穌(v7),當耶穌起身時,若不是他們看見自己的罪,而只是聽到耶穌一句問話,大概他們也不會承認自己有罪。

然後耶穌繼續彎下腰寫下其他人的狀態!

以耶穌從天父的領受和祂的身份,一定知道在場每個人生命的狀態,而祂選擇用慈愛的方式表達,而不是公開用先知性知識言語的-定罪駁回每個人的指控!祂的先知性畫字,讓在場要指控祂的人都知難而退了。

耶穌與婦人的對話中,耶穌問了她:「婦人,那些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當婦人說沒有時,耶穌用慈愛的回覆:「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簡單的幾句話,耶穌的提問間充滿慈愛與智慧。

當耶穌面對挑暫時,祂向我們示範的,是當有人質問你的時候,有時候不用陷入問題的問題,而是站在問題之上,聆聽神之後,用更高的眼光看問題,然後提出神所賜震撼人心的問題,這需要有高層次的眼光與提問,只要我們學習耶穌的愛,學會捨己與放下自己,讓神掌權,神就會賜給我們生命的智慧。

而耶穌與婦人的對話中,祂其實也穿越時空要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當我們明白自己的罪時(例如:沒有讓神擺在生命最優先的地方、心思意念得罪神、言語不合神心意、行為舉止不合神心意…),耶穌不要定我們的罪,但祂要我們從此不要再犯。

願主耶穌的愛與智慧,透過祂所呈現的生命對話,提升我們的生命,在愛中聆聽神,使我們學習用神的眼光回應問題,願主耶穌的愛與智慧恩膏我們,使我們用愛與智慧翻轉自己、祝福他人的生命,感謝主耶穌。

延伸閱讀:

提升自我覺查能力-解決問題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效的課程引導配搭》

2020/07/16 Stephen 引導或促進facilitate,簡單講,就是使事情變簡單。之前聽某位台灣師大的教授分享,教授的角色,簡單講,就是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這樣就能顯出教授的學問。 課程中的知識,許多人都知道,但如何讓他變簡單? 知識就好像菜市場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