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擠論文最重要的是...】

寫論文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經歷撞牆、過不去的時候,明明知道時間到了,需要繳作業了,雖然擠盡腦汁、用盡心力,但就是擠不出適當文字放入論文的進度中,真的不是不願意繳作業,而是坐在書桌前、床前明月光、腦袋就是不靈光。

明明心裡知道許多事情,但就是寫不出來,對許多實務工作者很大的困難,就是有很多經驗,但卻不容易寫成文字,甚至成為學術上能認同的方式。許多專家提醒我們,要想辦法把內隱知識提煉出來,成為外顯知識,懂越多卻發現懂得不是那麼多。

今天指導老師提醒我們,寫論文是三方的對話,要能夠在文獻、訪談紀錄與研究者之間產生對話,寫到第二章快要完成,才開始發現,原來歷史上的文獻如此重要,我們就要在這些歷史上學術的偉人肩膀上,看看有什麼可以增加的知識,使我們的論文產生提升知識的價值。

在經歷看也看不懂的過程,想也想不通的過程,心情起伏焦慮的過程,發現寫論文有幾個重要的關鍵,就是要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不同的文獻,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找指導教授問,然後想辦法生出自己的話語,連結、整合、反思所觀察的現象與發現,然後生出自己的觀點。

今天下課找老師討論幾分鐘,就解決思考一整個禮拜過不去的問題,好幾次自己想破頭,想了很多不同的標題,想了很多不同段落的組合,思考到底文獻那麼多,到底要用哪一份?想了...許多老師不一定要我們做的事情,然後去找老師討論之後,指導老師兩三句話,輕鬆解決我想了幾個禮拜的煩惱!

原來...擠論文最重要的,除了做好自己該做的部分,多讀書、多思考、多整理自己的觀點,然後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多找指導老師』。

今天老師又講了一個重要的法則,你可以看很多文獻,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並且只要放那些跟你的目的、主題相關的內容,不要放太多內容反而失去重點,所以主題+你的觀點+理論=論文!

生命的成長也是如此,到底是誰創造你的生命?當你想要寫出精彩的生命樂章、寫出精彩的生命文章,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看很多文獻,也不是產生很多經驗,而是每天回到創造你生命的那一位面前,然後祂只要一句話,你所有的問題就通了。

生命要有主題(使命)+生命的對話(與創造者)+真理的書籍=Thesis of Life


















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充滿恩典的露營體驗】

第一次全家與朋友一起露營,不知道該如何預備,上帝的恩典,在出發的前一天,透過好友Boryi的幫忙,跟Ero借到了一組特別的露營設備,這組設備太特別,在今天搭帳棚的時候,看著專業的一整組設備,心中開始慌了起來,完全不知道如何開始。
突然想到在搭帳棚之前,太太邀我一起在露營區逛逛,看看別人如何搭帳棚,唯一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一個snow peak,看起來非常高級也很特別。
正在拆開全新的這套裝備時,看到這組帳棚的logo~ snow peak!我馬上想到剛才看的那個陌生朋友,看著令我發慌的專業帳棚,我立刻走向那位同樣用snow peak的朋友。
與他聊一下之後,他立刻過來幫忙,幫我們把帳棚搭建起來,他說如果沒有人幫助,可能兩三個小時都搭不好。搭完之後,太太和我們同行的好友晚餐預備好了,請我趕快去吃。
吃完飯後,我又開始思考尚未完成的營帳和睡覺設備,正在苦無衝器打氣機,就看到那未來幫忙搭營帳的陌生朋友散步走了過來,我就跟他借打氣機,他二話不說再次過來幫忙把充氣床打好氣,然後回去他的營帳之後,又拿了一組燈過來,告訴我們明天再給他們就好。
與他聊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這組帳棚用一晚,可以去住五星級飯店好幾個晚上,旁邊的好友都跟我說,你今天晚上這一晚賺很多。
感謝神的恩典,這一切都只能說完全是神的恩典,感謝朋友的邀約一起露營,感謝借我帳棚的朋友、感謝幫我借帳棚的好友、感謝這位幫我搭帳棚的陌生朋友、感謝神派這麼多天使祝福我,第一次全家出來露營,感覺很好,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體驗教育融入教會服事與牧養系統分享反思】

帶著感恩與開心的心情,感謝神讓我們今天晚上有機會一起討論這個議題,感謝中部基督徒引導員團契的邀請,也感謝塗哥的推薦,豐原思恩堂是個很漂亮的教會,一進到教會,看到漂亮舒適的沙發,就讓人有放鬆回到家的感覺。



聽完每位成員自我介紹就已經收穫良多,真是臥虎藏龍的一個社群,聽到每個人在不同的族群與領域中,都學有專精,並且都有很棒的的服事歷練,今天是神的恩典讓我有機會認識這個團契,分享完後又收到大家卡片的回應,真是令人感動,大大感謝神。


感謝神過去這十幾年,我從中夫哥和小謀老師身上,學到許多體驗教育與以神為本的生命應用功課,今天來到這個社群分享,有許多我的體驗與生命的反思,是因為我兩位啟蒙老師幫助我產生的生命體驗。

分享過程大家都提出很棒的問題,在回答問題時,發現自己也學到許多沒有整理過的想法,透過伙伴的回饋,與從我的分享中想到的問題,讓我更深入去反思,為什麼我會這樣牧養這個人、那樣牧養那個人?在這過程中,都有一個同樣的關鍵,就是面對不同的狀況、不同人的時候,要用不同的工具去回應。

原來有些人需要用體驗教育引導反思模式這把水果刀,然而有些人卻需要用其他工具,有時候要用牧養關懷協談技巧這把菜刀、有時候要用內在醫治這把大刀、有時候要教導這把小刀!而任何問題、任何時候,都一定要的,就是要先做以神為本引導模式這把瑞士刀。

助人工作中,體驗教育並不是萬能的,但體驗教育帶領者,卻常常被期待,甚至自己也覺得自己應該,要透過體驗教育的引導反思,解決幾乎所有求助者的難題。求助者的問題,有時候不需要用引導反思的流程,從有錢的少年官與撒該來作對比,會發現耶穌的引導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馬太福音19:16-23VS路加福音19:1-10

我猜也許耶穌看見少年官與看見撒該時,祂看出來他們個別的生命狀態很不同,所以回應的方式就不一樣。耶穌回應時的第一個參考,是天父!這是以神為本的引導模式(不在體驗教育教科書裡),先讓天父引導自己。(約翰福音5:19 耶穌看見天父做-祂才做,聽見天父說-祂才說。)當他從天父看見之後,接著祂看見眼前的人的狀態,再以人(學員)的需要為中心”(體驗教育教科書有),挑戰或回應人。

少年官需要學習放下財寶的綑綁,耶穌直接挑戰他了,為什麼耶穌不引導反思一下少年官?我們不知道,但我相信從天父那裡,祂看到也聽到了天父告訴祂的,然後祂就從天父給祂的領受,直接挑戰這位少年官了。最後少年官憂憂愁愁的走了。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功課很多,也讓我們學習到,當一個人不願意的時候,你挑戰完後,也要給他自由,因為當他不願意的時候,就不要再浪費彼此時間了。

當耶穌來到撒該的樹下時,我相信是天父讓耶穌看到撒該,耶穌過去叫撒該從樹上下來,要去他家住的時候(耶穌第一句話就是future的問題),而撒該的回應是急忙下來,歡喜接待耶穌我們甚至沒有看到耶穌對撒該的挑戰,撒該對錢財的追求就自己放下了。



撒該的回應,可能只是因為跟耶穌在一起,他就自己被感動,或者自己已經悔改,耶穌甚至只講了一句future的話語,撒該就完全的改變。這是以神為本的引導模式,以人的需要為中心的回應方式。當我們學會倚靠神為優先時,在每一次的引導反思時,第一個要應用的,一定是天父的引導模式(學習聆聽神的聲音),這會更有果效的回應眼前的所有問題。

當我們被神引導時,透過神的啟示與智慧,能使我們從神的帶領中,五分鐘的領受,遠比我們花5個小時使用各種技術都更有果效,然而我們卻習慣性的,從我們自己熟練的技術去回應眼前的問題。成為一個好的引導者,需要先成為一個好的被引導者,而神永遠是我們生命中每一個問題最好的引導者,因為所有的問題,神都有最好的答案。

一個有趣的問題,會引導出一個有趣的答案,感謝昨晚伙伴們的接待與提問,在分享的過程與聆聽中,我們一起在這議題又有了新的眼光與感受,期待可以更多成為彼此在這領域的幫助。

如果連耶穌都需要天父引導他,那麼我們身為引導員,也應該擁有引導者,每一天的靈修,是我們操練成為一個偉大引導者的重要操練,每一天穩定的靈修,將幫助每一位引導員在遇到任何問題時,聆聽神給你的啟示,一個從神而來的智慧,能勝過一切的知識。



一、分享提問
1.     體驗教育與教會服事的結合
塗哥推薦邀請你來分享,我們是基督徒也是引導員,請問如何讓體驗教育與教會服事有好的結合?
青少年需要教育與教導,體驗教育是玩遊戲,我們也被定位為帶大家玩遊戲,你已經把體驗教育結合到教會的牧養與門徒訓練裡面,這是我好奇與羨慕的部分,如何讓我們教會牧者也能讓我們將體驗教育融入教會服事、牧養系統、社區、方案、與家庭事工的結合
2.     身為基督徒又是體驗教育引導員,我們教會裡面的小組若帶不起來,不成長是體驗教育帶不好,還是什麼其他原因?
3.     有時候邀請我們帶領的體驗活動原本給我們1.5小時,可是在活動前告訴他用1小時就好,如何回應這樣的需要?另外還有空間不足的問題。
4.     如何把體驗教育設計進去旅行的過程?事先可以怎麼設計或怎麼去做計畫?如何導入?
5.     在你的分享中,當你帶領同工時,有時候用體驗教育引導的模式,有時候你給選項,要對方選答案,這似乎不一定有用到引導反思,我們怎麼確定這個作法有效?
6.     企業主如果雇用的老師不是基督徒,但他要跟我聚會,他不是基督徒,或不是跟我同教會,為了讓企業目標一致,是否要建立一個小組?
7.     你們教會有大部分在教會服事中,有關體驗教育的流程規劃是你去設計的,我好奇過程當中,你如何設計這些東西?你們教會最強的是小組,小組是怎麼應用的?他們怎麼組織外展前那四周?如何讓不適合的人慢慢離開?透過剛剛的分享,讓我明白原來當初跟我自己所想的有不一樣的東西,明白你是怎麼設計的,你的想法是什麼?
二、結束回饋
1.     生命的歷程轉變給我很大的衝擊,有些東西在教會服事牧養,帶小組,遇到一些瓶頸、衝擊,關卡一直走不過去。我最大的問題,是很容易就放棄繼續努力了。分享的過程,有些再次衝撞與提醒,這幾年在神學觀念上有很大的轉變,要回到根本,對上帝的順服,在教會裡面對人的彼此順服與委身。
2.     對話印象最深,體驗教育就是與學習者產生對話,傳福音我們把一個好東西給那個人,那個人就是我們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對象,我比較少想到這個,你把這個結合在一起,那個對話就會很豐富。
3.     帶青少年,自己生命要先被神引導,自己穩定靈修,才能引導別人。
4.     帶青少年,引導知道,但教導比較不知道如何拿捏,要不要給答案,也很困擾,給錯時間很傷害,或者更糟糕。今天找到主軸,回到神面前,先問神,下一步該怎麼做?不要動作太快,不要有自己的認為。
5.     體驗教育每個月都跟大家一起有很多學習,今天從你的生命分享,我也學習到,對話有很多層次,其他的學習,像醫治釋放,各方面裝備都需要,如何應用工具,要有經驗。
6.     你讓我很佩服的,是很全能,不管是在靈性上,神學上的根基,也具備社會工作的專業,你剛才講出非常多的理論,自己不停在裝備自己,各個專業的理論,都在裝備自己。我日後也會再去提升,因為我一直沒有收到家族治療這堂課,這堂課非常重要,你應該也有用到。
當我們當助人工作者,我們自己有沒有成為牧養者?我們要成為牧養者的話,我們的生命有沒有辦法帶出吸引力跟影響力,我們要站在那個位置才能引導他,我自己要先成為吸引人的生命,我才有辦法帶出價值。
我最重要帶到的,是耶穌的核心價值。我們學的東西真的都只是工具,是幫助我們把人帶到我們的核心價值,帶到耶穌基督生命中。
我還會再去學災變社工,家族治療,是我看到一些案例,要從一個非基督徒,到成為信徒,到成為門徒,又推回來成為信徒。
7.     我們教會一直想要做外展,但一見面在兩個小時之後,就問人要不要信耶穌?新朋友就不見了,我這兩年一直在評估,我們在做引導工作,我的瓶頸關於我的家庭、教會服事,今年是瓶頸,我發現我必須要更往上,更往上是我必須要做,但我卻有一段時間不想要從信仰更往上,因為我覺得在教會裡面做體驗教育不容易發展,今天我找到另一種動力,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
8.     我覺得找到比較強而有力的支持,那個支持,就是我覺得接觸孩子,有一兩年跟他有關係,甚至成為他的教練或伙伴,而不是馬上就框框~你要不要信耶穌?今天我有被支持到,耶穌也是先到各城各鄉看到人的需要,另一個部分,蠻被支持的,就是跟他們在一起之後,我覺得剛好講到遊戲化,我應該有到最後的整理,整理完我要帶他們到哪裡去?以神為本、以人為中心,甚至我覺得用體驗,用桌遊,把見證加進來,以見證為證,這也是讓我更強化我現在所做的。
如果他們要成為決志了,我要怎麼開始帶他們,這也是我要帶他們的部分,這有被支持,甚至外展,有時候有一兩個人來很高興,但之前卻有10-20個人離開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問號。剛剛提到以愛為中心,我接觸你就是愛你,我常常是我們變福音在前了,好消息是好,但推太快了。蠻感謝今天的分享,讓我看到一個model,一個前輩有在做,我現在也是沒有範本,我也是持續在做?我們要做光做鹽。

延伸閱讀
1. 提升自我覺查能力-解決問題的力量
2. 創造受教時刻,擁有最佳學習
3. 靈修365

《有效的課程引導配搭》

2020/07/16 Stephen 引導或促進facilitate,簡單講,就是使事情變簡單。之前聽某位台灣師大的教授分享,教授的角色,簡單講,就是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這樣就能顯出教授的學問。 課程中的知識,許多人都知道,但如何讓他變簡單? 知識就好像菜市場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