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如何規劃分享信息時間?


今晚在教練幸福小棧內部講師時,分享到時間掌握的問題,講師規劃時間可以把2小時的信息切成4段或6段,每30或20分鐘就切割一個段落,或依據段落重點比例分配時間長短

在分享過程,要能自我反饋,敏銳學員的反應與自我的狀態

如果發現信息分享太快,後面的信息可以比較放鬆,多講一點例子與故事。而如果發現自己分享太慢,在接下來的下一格時,要記得加快速度。講師自己在節奏中,學員也就能享受學習節奏。

如果在分享之前,先有清楚的目標與藍圖,並且釐清整個信息最重要的重點,然後給予重要的部分比較多比例的時間,這樣在規劃信息時間上,會更有流暢感flow...

發現在信息分享時,我常用這樣的方式提醒自己,好讓自己和學員都能享受學習中的樂趣,不讓信息變成講師的獨腳戲,而讓彼此像是在舞池中婆娑漫步的舞伴,一起享受分享與互動的默契。

每一次的分享,提醒自己多一點感受力,將使分享更有溫度。

延伸閱讀:心流(流暢感)flow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親自同去的力量


出埃及記33:15-16摩西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裏領上去。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

摩西懂得神做事的秘訣,許多人常忘記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有時候用天然人的力量,想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就去做,但卻忘了與神一起作。在出埃及記3:11-22當中,摩西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我是誰?神回應:不要看你是誰,就是走神的路

第二個問題摩西問:「你是誰?」神說:我是「我是(自有永有的神)」,列祖的神,憐憫的神,掌管長老的心,掌管法老的心,使人豐富的神!這是神第一次啓示祂自己的名字!自有永有,就是祂是,祂是我們倚靠的一切,祂是我們盼望的一切,祂是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


親自和我同去!這句話帶有極大的力量。

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進迦南地,但卻因為以色列人的悖逆,上帝不親自與他們同去,而是準備差派使者與他們同去。然而摩西不滿足只是由使者與他們同去,他明白最重要的是神的同在,他心中有一種對神很深的愛慕,從第一次他在何烈山上,聽見神呼喚他的名字開始!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裏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耶和華神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裏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裏。」出埃及記3:1-4

從第一次神呼喚摩西,一直到摩西回到天家,在這中間,摩西不斷建立與神之間親密的關係,當他負擔起神所託付的重責大任時,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出埃及記33:18!他希望能看見神的榮耀與能力,使他有更大的信心去執行神給他的任務

從摩西的生命見證中,反思當我們被神呼召做任何事情時,可以祈求神提醒我們記得神的能力與恩典,透過讀經中神的話語,神會顯明更多真理、應許、啟示,使我們能重新得力充滿信心勇氣面對任何的挑戰

一個孩子如果自己去遊樂園玩不好玩,孩子會希望爸爸媽媽跟他一起玩,這樣才有意義、有回憶,也才能樂在其中。所以做任何有挑戰的事情,若沒有神與你在一起,你去做就充滿壓力,雖然自己有能力,但你必須要把它用到極限,才能體會一點點努力的成果,這個成果是在壓力中擠壓出來的。摩西知道當上帝要祂做事情,他要確定祂跟他一起做,若神與人在一起,人做任何事就充滿實力,當你盡力加上實力的時候,上帝的能力就爆發在你所努力的每件事情上。


公元前1571年,正當埃及王法老要消滅以色列男丁的時候,摩西出生了。摩西當時也不能存活,但神藉著法老的女兒把他救了出來(埃及記出25-10),因此,摩西的名意是“拉出”。神將摩西從死亡的威脅中拉出來,摩西也將以色列百姓從奴隸的身份中拉出來,今天我們也要透過摩西與神關係的榜樣,把我們從自己的軟弱中拉出來,讓我們不倚靠自己,而在神呼召我們所去的道路上,倚靠神剛強起來,呼求神親自與我們同去。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看見神的同在

希伯來文的「臉」=「同在」!所以神的臉在哪裡,就有神的同在在那裡。當神的臉光照我們的時候,我們的臉就反應出祂的榮耀,這也是神看顧照耀著我們的寫照。神是真實存在的,就在此時此刻,你呼吸的每一刻。

聖經中有許多人,當他面對神的臉光的時候,生命被改變了,摩西在何烈山看見神的同在。~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裏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出埃及記3:2。於是他終止了40年曠野的生活,啟動他生命最重要的呼召,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亞伯拉罕看見神的同在,於是他熱心招待神,神也應許賜給他兒子的應許。創世記18:1 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裏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2 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3 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4 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創世記18:10 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裏;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撒拉在那人後邊的帳棚門口也聽見了這話。

保羅走在路上,突然遇見神的臉光,於是他的生命開始改變,從逼迫基督徒的掃羅,到成為最火熱跟神耶穌的保羅。~使徒行傳22:6 我將到大馬色,正走的時候,約在晌午,忽然從天上發大光,四面照著我。8 我回答說:『主啊,你是誰?』10 我說:『主啊,我當做甚麼?』15 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他作見證。

每當我們看見了上帝的時候,就在那一刻,天堂的門打開,神就用祂的臉光照我們,在那一刻,我們正與神親密的同在!身為領袖,耶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祂要我們做什麼,也不是祂自己要做什麼,而是祂隨時都在看著天父,與天父同在!而祂也隨時看著門徒,與門徒同在!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翰福音5:19。祂示範給我們的,是祂如何看見父神,以致於祂做父神要祂做的事,這是最重要的領袖典範。

當耶穌示範醫治的時候,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馬可福音8:23。在這個問題中,耶穌也許問的不只是眼睛的看見,更重要的是心靈的看見!耶穌看重的不只是醫治我們身體的眼睛,而是恢復屬靈的眼睛,你是否看見了神正在你面前?

在與門徒行走的時候,耶穌和門徒出去,往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村莊去;在路上問門徒說:「人說我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裏的一位。」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馬可福音8:27-29

那一天當耶穌醫治完瞎子之後,馬上問門徒們,人說我是誰,祂想要瞭解並且讓門徒自己說出,祂們從別人對耶穌的看見是什麼,然後再問門徒們看見耶穌是什麼?我相信因為彼得的熱情與對耶穌的愛,吸引了聖靈啟示他,使祂說出這具重要的啟示性話語,以致於耶穌也告訴他,他最重要的身份~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17-18

耶穌也示範給門徒,祂如何在愛中看見,在愛中行動~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37 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38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9:36。你看見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嗎?你看見成熟的莊稼嗎?這是耶穌在2000年前的呼召。

神一直在看著你,但問題是:「你是否看見了祂?」每個人在這個時代裡,最大的爭戰,大概就是要與神連結的爭戰!有人看重自己的臉,耗盡心力打造它!有人看重臉書,無時無刻被它影響;有人發明facetime(蘋果),為了讓人能遠距離看見對方的臉。

看著神的臉VS看著這個世界的臉!

這是你我每天活著最大的爭戰,神一直在看著我們,但我們是否看見了祂?世界一直想要奪走我們的眼目,讓我們被各種東西吸引,但我們必須要保持被神的臉吸引,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歌羅西書1:16

當我來到神面前,感受、體會祂的臉面在我身上時,我知道祂正在那裡看著我,我知道祂正與我同在,我可以感覺到房間的氣氛改變了,可以感覺我內臟的變化,溫度開始上升,感覺到血液中流動的熱情,神的同在就在那裡我看見祂的每一個地方!在這之前,我需要不斷練習、不斷專注自己心靈的眼睛,讓自己真正看見神。

與人建立關係需要面對面的看著對方,讓他知道你真的在那裡,讓自己的臉面對著他,看著他,而且真正的看見他。而不是在看著對方時,心裡想著自己想要告訴他的內容(筆記、草稿、逐字稿、自己想說的話…)

每一次當我們成為幸福大使時,我們並不只是在分享信息!其實我們正與天父用臉看著人,在我聆聽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在我說話時看著對方的心,因為當我看著對方的時候,我與天父正與人們同在。
看著神,看著團隊,看著所要祝福的人,看見神的同在,待在神的同在一刻,就可以改變一整個故事。

今天讓我們在服事之前,讓我們反思~

問題不是你看見什麼,而是你是否看見祂!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貝克博士-學習與不同信仰人對話

如何面對多元思潮?
2014-10-16 | 記者何毓芬
在後現代主義的衝擊下,基督徒如何面對多元思潮?美國維真大學聖經與教會領導學教授貝克博士(Dr. Cornelius Johannes Bekker)於十月11日在台中旌旗教會分享「如何面對多元思潮?」
他首先提到,後現代主義是一個混淆的世代,隨著網路科技的氾濫,許多知識資訊唾手可得,容易使人放棄對真理的追尋。在哲學系統裡所提到的「多元主義」,人們相信所有東西都是對的,認為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沒有所謂的中心思想或真理可言。
然而,在基督信仰裡面只有一個中心思想,告訴人們只有一條得救的道路,如今我們活在多元的世代,如何與不同信仰的人對話,成為每位基督徒要學習的功課。
保羅雅典傳道為範例
「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貝克引用使徒行傳十七章16-34節,以使徒保羅在雅典傳道的經歷,提供今日基督徒五個寶貴的屬靈原則。
他提到,保羅在與多神信仰的雅典人對話之前,早已做好預備,當保羅準備開口分享信息時,首先肯定他們所做的事情某些是對的,溫柔地指出錯誤的地方,接著告訴他們關乎神的真理,並且告訴這些人現在是你進入神國度的時刻,最後將所有講道指向唯一得救的道路-耶穌。
貝克指出,今日基督徒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急於開口說話,對於一些不瞭解的東西太快提出批判,以至於引起對方反感和排斥。在面對不同文化思維的衝擊時,首先要學習觀察等候,不急著與人爭辯,讓聖靈引導我們的心,耐心等候說話的時機,以溫柔的態度說出造就人的話,如此才能將人心挽回歸向真理。
開放態度與人分享福音
此外,當我們在與人對話的時候,不一定馬上會有成效,有時候還必須忍受別人的譏笑,只要願意保持開放的態度,就能留下繼續對話的空間。初代教會是從多元的社會中發展出來的,當時的羅馬人相當逼迫基督徒,在如此艱難的困境中,使徒保羅仍然可以在不同族群文化中傳講神的道。
如今,基督教的重心已轉移到亞洲,台灣處於相當關鍵的位置,盼望華人教會也能如同初代教會一樣,在多元的世代中,更多與人分享福音,進而改變這個世界。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自在的秘訣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利比書1:20
生命的焦點,要專注在那些讓你得著力量的事物中,無論生活的好壞,每一天起床到睡覺,有一個秘訣可以持續讓你隨時擁有力量,那就是不斷切慕、盼望力量的源頭~耶穌!當你切慕耶穌時,你不會想做任何羞愧的事情,也沒有任何事情會讓你感到羞愧。
當你的焦點鎖定耶穌時,你就充滿膽量,勇敢去做任何事情,因為去做這件事情的重點,已經不再是我做得多好,而是我如何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讓耶穌基督能大大的彰顯他自己的愛與生命。
當你能彰顯耶穌基督的愛與生命時,萬有就被吸引來為耶穌效力,我們只是一個單純的器皿,讓自己單純的乘載耶穌基督榮耀的生命,不要太多自己的擔憂,把一切交給耶穌,更自在的為耶穌而分享、為耶穌而活,自在活出神創造你美好的樣子
當你需要做一件新的事情時,若把焦點放在所害怕的事情上,怕自己做不好,怕未知的可能,你會越想越害怕。若把焦點放在彰顯神的愛,讓自己單純成為管道,而不是主角,那麼就會做得更自在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協助寶寶打造大腦裡的「高速公路」

嬰兒大腦的神經元比成人多上許多,如同無數小巷子,卻不如成人成熟, 想讓孩子變聰明,得先了解把大腦裡的小巷變成高速公路的正確方法。

「不要輸在起跑點」經常是許多父母心中的壓力,因此對於孩子的學習往往給予高度的重視,希望能盡其所能的提供孩子豐富的教材,卻經常忽略最基本的「習慣」。
然而,「習慣」才是決定孩子日後是否「聰明」的關鍵
大腦和我們想像得不一樣,所有小嬰兒大腦裡面的神經元,比我們任何一個成人多上許多,卻不如成人一般的成熟。孩子的大腦像是一個複雜的地圖,裡面充滿了許多的小小巷子,有時候選擇任何一條巷子走,縱使東繞西拐,最終也能抵達目標;有時候卻會走到死胡同。這是因為寶寶的生活經驗很有限,當有新的刺激進入大腦時,寶寶無法即時判斷、選擇哪一條巷子才能到達終點。所以,寶寶大腦處理資訊的效率相對於成人比較緩慢。
相反的,我們成人的大腦因為經年累月受到生活經驗的重複訓練,將常用的神經連結變成一條一條結實的高速公路,而走不通的死胡同就會被淘汰,構成一個簡單而明確的地圖。於是我們可以明確的知道要走哪一條路,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可以快速而準確的處理生活周邊的相關資訊。正因為如此,雖然成人大腦裡的神經元數目只有小嬰兒的一半,但是處理資訊的效率是寶寶的十倍、百倍。
孩子變聰明的原因,是大腦連結的刪減──一個從小巷子變成大馬路的過程。透過孩子在生活經驗中獲得的刺激,加強神經連結的活化,讓原來小小的巷子,因為愈走愈多次,漸漸擴張成為大馬路。那些很少走的小巷子,就漸漸的被刪除而消減,讓大腦處理資訊的過程變得愈來愈有效率。
 作者:廖笙光
·        2014-09

·        親子天下Baby7



活出真理中的成功

世人成功的定義,許多人是以看得見的名利權勢來衡量,然而從真理的角度來看,成功的定義應該是「生命變得更美好或完成生命的目標」,這代表著生命中的興旺、昌盛或繁榮。神對我們的生命有美好的祝福,聖經說敬虔的人: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篇1:3
當我們試著與耶穌一起走路的時候,我們會走往生命變得更美好的方向,完成生命被創造的目標。耶穌當年帶著12個門徒,他看著彼得告訴他,你叫做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彼得身上,而彼得你是一個得勝的人,果然彼得後來也活出生命的目標,影響整個世界。
今天耶穌看著每一個人,就像祂看著彼得一樣,要幫助我們活出最高的生命潛力,無論我們處在生命任何狀態,或是我們感覺自己是多麼微小,耶穌也能看著我們,呼喚我們成功地實現我們生命的目標。在彼得還在適應新名字之前,耶穌就不斷用他的名字叫他,所以耶穌也在今天要告訴你---你的身份,成為神的兒女!活出生命的目標!
當我們能明白自己是誰,與神一起走的時候,與我們同行的同伴,也將能更明白自己是誰,也能經歷神的愛與恩惠,因為神樂意使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成為下一個人的祝福。
相信神希望我們生命不斷前進,不要活在過去的痛苦中,因為我們是得勝的人,所以我們能勝過誘惑而贏得生命的產業。透過神所賜的智慧,不斷提升我們的生命進入下一個更美好的生命層次,使我們在不斷在與神同行的過程中,持續的聽祂說話,並且不斷的呼求祂,完成生命目標,活出在真理中的成功。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你有多愛你的孩子?---傳承簡單的幸福

你有多愛你的孩子?看完這個英國繪本,你可能會有一個更扎心的答案。
《小豆子》
小豆豆是個可愛活潑的小女生,她很愛他的爸爸,
總是希望爸爸能給自己讀本故事書.....
小豆豆說「爸爸,爸爸,能給我講一個故事嗎?」(爸爸正在看電視)

爸爸說:「現在不行,小豆豆,爸爸太累了」然後轉身上樓去了。

看著爸爸又在忙,小豆豆沒有要求爸爸再讀故事,安靜的在爸爸的旁邊自己玩耍起來。
媽媽旁邊說:「小豆豆,來這邊玩,爸爸在忙,不要打擾哦」
媽媽又說:「爸爸明天還要去出差呢」




小豆豆滿心期待地問:「那在爸爸走之前,他能給我讀個故事嗎?」


媽媽說:「除非明天你能早早地醒來」,
於是小豆豆很興奮地聽了媽媽的話,早早地睡覺。滿心期盼明天的到來!


第二天,小豆豆果然起的很早,立馬拿著自己的故事書跑下樓,就問媽媽:「爸爸呢?」


媽媽回答說:「親愛的小豆豆,爸爸不得不走得早,因為今天太忙了」
小豆子流淚了,其實她只是希望爸爸能給他讀個故事



看到爸爸整天的忙,她以為這就是爸爸想要的,她也可以變得忙起來,
於是她開始讓自己忙起來,忙著玩球,忙著吃飯......



忙著接電話,忙著喂小魚,忙著玩......

忙著自己刷牙,忙著和小狗狗說晚安......


但是每當一天結束的時候,小豆豆還是忍不住趴在窗口等爸爸歸來,
還總是對著小狗說:「我好想知道爸爸現在在哪裡啊?」



豆豆爸爸一整天都在忙,忙著開會,匆忙地吃飯......



忙著打電話,忙著看報告,忙著寫錄



忙著洗漱、忙著刷牙......


當在外面的爸爸終於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後,突然想到自己的小豆豆,
爸爸愧疚的問自己:「我的小豆豆現在在做什麼呢?」

次日晚上,在回家之前,爸爸去了一家書店。

給自己的小豆豆買了很多圖畫書。



然後快速的回到了家。


他是多麼想今天能給自己的小豆豆讀個故事呀!



可是小豆豆已經早早的睡覺了,因為..因為...爸爸總是很忙...
豆豆沒有了期盼...豆豆也不會再煩爸爸讀故事了.......

閱讀反思------
爸爸對孩子非常重要,孩子的身份自我認同,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爸爸的影響!
自信或自卑,勇敢或膽怯,孩子生命的塑造,與爸爸陪伴的品質有絕對的關鍵。在服事許多弟兄的經驗中,有人不敢結婚、有人交女朋友很快就分手、有人對人生未來沒有盼望、有人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價值。在輔導過程中發現,主要關鍵的影響,是因為小時候爸爸的影響。
美國曾經統計平均爸爸專注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不是10分鐘,也不是5分鐘,而是令人驚訝的30秒鐘!而另一個統計,是訪問數千位孩子,讓你最快樂、幸福的事情是什麼?大部分孩子回答,不是買玩具給他,也不是帶他去哪裡玩,而是爸爸媽媽專注陪他做一件事情。
想想自己上次專注陪孩子讀一本書、專注陪孩子做一件事是什麼時候?有多久沒有一起做一件事情讓彼此的心連結?
讓我們珍惜每一次可以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讓他到老都記得,我有一位愛我、願意陪伴我的爸爸!以致於他也會這樣傳承簡單的幸福,給予世世代代的孩子。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自我超越的卓越人生


每一天我們都在面臨改變,不管你是否願意,你的年紀會變,你的心會變,你的髮線會變,你的身份會變,但無論你如何改變,你生命的本質永遠不會改變,你是無條件被愛的事實,永遠不會改變。
活出自我超越的卓越人生,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是誰?我站在哪裡?我要往哪裡去?帶著我往前的力量是什麼?確認自己的核心價值,以致於每一天可以往美好的願景前進。
瞭解是第一步,踏出持續改變的步伐,是一輩子的事!

以下摘要自第五項修練》彼得聖吉

一、建立個人願景
  大多數的人對於真正願景的意識都很微弱。我們有目標,但這些不一定是願景。在被問起想要什麼時,許多人都會提到他們眼前想要擺脫的事情。例如,想要換一個更好的工作、想要遷居到環境較佳的地區、希望丈母娘趕快搬回去自己的家裡住、希望困擾已久的背部不再疼痛等。這樣負面的願景比比皆是,甚至所謂成功的人也擺脫不掉。這樣的願景是生活中適應或解決問題的副產品,它只是不斷地去擺脫困擾的事情,並不會促進成長。
二、保持創造性張力
  即使願景是清晰的,人們對於談論自己的願景卻常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我們會敏銳地意識到存在於願景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我想要成立自己的公司,但是沒有資金或是我想從事真正喜愛的職業,但是我必須另謀他職以求度日。這種差距使一個願景看起來好像空想或不切實際,可能使我們感到氣餒或絕望。但是相反的,願景與現況的差距也可能是一種力量,將你朝向願景推動。由於此種差距是創造力的來源,我們把這個差距叫作創造性張力
三、看清結構性衝突 
   當我們愈接近達成願景時,向後拉的力量可以許多方式呈現:我們開始詢問自己是否真正想要這個願景、感覺完成工作愈來愈困難、意外的障礙在我們的路途上突然冒出來,或者周遭的人也讓我們失望。但是我們常不能察覺有結構性衝突的系統的存在。就是因為我們未能察覺,更增強了結構性衝突的力量。
四、誠實地面對真相
  我們或許能用一項人們自古奉行的、簡單卻睿智的策略,作為處理結構性衝突的開始,那便是說真話。人們通常不認為誠實地面對真相commitment to the truth)是一個了不起的策略。我要怎麼做才能改變我的行為呢?”“我要怎樣改變潛藏的信念呢?人們常常想要有一個公式、技術或有形的東西,來解決結構性衝突。但當他們絞盡腦汁尋求解決之道時,卻忽略了此一最有力的策略:誠實地面對真相。
五、運用潛意識

  自我超越層次高的人最引人注意的一項特質是,他們在忙亂之中,仍能優雅而從容地完成異常複雜的工作。令人驚歎不已;就像芭蕾舞者令人屏息的美麗舞藝,這是經年累月修煉而來的能力。培養潛意識最重要的是,它必須契合內心所真正想要的結果。愈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良知和價值觀,愈容易與潛意識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時就是潛意識的一部分。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珍古德-永遠不要放棄心中的熱情



聯合國和平大使、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六月間來台,參加由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主辦的「永續發展國際論壇」。在《親子天下》的專訪中,她談到對臺灣青少年的期許以及對環境問題的關切。她以自己成長的經驗勉勵青少年,發揮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周邊的人,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理想和希望。以下是訪談的內容:

  Q:目前臺灣的青少年在升學主義的壓力下,普遍對前途充滿迷惘不安,對自己沒有信心,對未來也很茫然。可以請博士給他們一些建議嗎?

  A:我想不只臺灣,全球很多國家的青少年都面臨相同的問題。在功利主義的壓迫下,賺錢變成唯一的生存考量,所以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考取好學校、選擇好職業。而所謂好職業往往是指比較容易賺錢的工作,好學校就是指可以通往這些工作的學校。這是很不幸的,因為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的,賺錢不應該是唯一考量,也不應該是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

  以我自己為例,我並沒有上過大學,最高正規教育也只有高中而已,這是當時英國一般女孩子所能獲得的最好教育,但沒有妨礙我日後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一九五七年,我高中畢業,做著自己感到枯燥無味的秘書工作。我在無意間獲得前往非洲的機會,基於對大自然和動物的熱愛,我當下決定克服萬難,到非洲投入黑猩猩的研究工作。

  後來我不但獲得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而且還為自己開創了精采而有意義的人生。我想如果當初沒有毅然拋下安穩的秘書工作,跑到非洲研究黑猩猩,一切都不可能發生。所以我要給年輕朋友的建議是,永遠不要放棄做你自己有興趣的事。賺錢雖然可以讓你生活無虞,但不能讓你快樂。只有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能真正讓你感到快樂。

  Q:可不可以談談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什麼事情對你影響最大?又是什麼事情讓你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我今天有什麼成就的話,都要歸功於我的母親。我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母親。從小我就古靈精怪,常常做一些出人意表的事。像我小時候有一次躲在雞舍裡看母雞孵蛋,一躲就是五小時,害大人差點去報警。但母親從來不會因此而大驚小怪或責駡我,她瞭解這只是因為我對大自然充滿好奇而做出來的行為。

  她讓我自由自在探索大自然。別人笑我的時候,她永遠對我的決定給予最大的支持,也因此在我心裡植下了對人、對動物、對周圍環境的愛。這對我後來從事黑猩猩研究,甚至決心投入保護野生動物、推廣青少年環境教育都有很大影響。

  Q:可是並不是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像你這麼幸運,有一個那麼瞭解、支持他們的人,那該怎麼辦呢?

  我瞭解在很多亞洲國家,特別是臺灣、中國、日本這些人口稠密的國家,生存競爭十分激烈,為了爭取一份好工作,孩子從小備受升學主義的壓迫,失去很多發展自我的機會。

  我無意批判這種現象,我只想告訴年輕朋友,永遠不要放棄你心裡的熱情!如果你的父母要你念書、賺錢,那麼你好好的念書,賺一點錢,但不要忘記你的夢想。有些事情現在不能​​去做,不代表永遠不能實現,等你生活行有餘力的時候,還是有機會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幫助別人、改善世界。

  我在一九九一年成立了第一個「根與芽」組織,希望透過行動,讓青少年朋友體認到自己的價值,以及改變社會的力量。這個組識發展至今,在全球已經有一百多個分會、超過九千個小組,光是臺灣就有五百多個「根與芽」小組。

  這些青少年朋友在課餘之暇,自主發起關懷動物、關懷社區、關懷環境的行動。他們透過簡單可行的計畫幫助流浪狗、幫助廢電池回收、幫助無依的老人清理居家環境。他們的想像力和行動力,常常令很多大人為之動容。

  根與芽計畫的宗旨,就是讓青少年朋友不要放棄希望、不要忽視自己的行動。即使只是個簡單的改變,也可能影響周遭的人和環境,讓世界變得更好。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理想才可能堅持下去。

  Q:你提到臺灣的「根與芽」組織,在你實地與這些青少年接觸的經驗裡面,臺灣的青少年和其他國家的青少年有什麼不同?

  其實,全世界的青少年都一樣,對環境充滿了好奇和熱情。也許文化背景讓他們的表達方式略有不同,但是只要你看著他們的眼睛,就能感受到那份對未來的熱切期望。

  如果真要說有什麼不同,臺灣青少年比起亞洲其他國家的青少年,更為活潑、外向一些,他們很勇於表達自己,也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充滿熱情。至少我在「根與芽」組織裡看到的孩子是這樣。這是我很高興的地方,透過他們,也讓我看到臺灣未來的希望。

  Q:我知道你很關心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也一直在大聲疾呼,希望大家採取行動。這次來臺灣,有什麼訊息想要帶給臺灣的讀者?

  地球所遭遇的環境惡化問題,的確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這也是我這次來參加「永續論壇」要討論的議題之一。我希望不只青少年,成年人也要體認,你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選擇,都會對環境造成衝擊。只要關心下一代未來的生存空間,就應該改變浪費地球資源的生活方式。

  錢不是通往快樂的唯一途徑,科技不是人類問題的唯一解答。如果我們尊重多元價值觀,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對社會發揮一定的影響力。那麼以人類的聰明才智,一定不會讓地球陷於萬劫不復的地步。

  ---

  根與芽用青少年的力量改變世界

  1980年代,當珍古德正為保護黑猩猩而四處奔走,所倡設的岡貝黑猩猩保護區也逐漸受到重視之際,她卻發現,光是留下一小片保護區並不夠。保護區外的自然環境快速遭到破壞,她決定走出研究中心。

  她認為,只有盡可能讓更多人明瞭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進而採取改變的行動,才有可能逆轉地球的危機,而這改變應該從年輕人開始。於是,1991年,她在坦尚尼亞的三蘭港創立了第一個「根與芽」小組,初期的成員只有16個非洲的高中生。

  經過將近二十年的發展,這個以青少年為主的組織,在全球已有超過九千個小組,分佈在一百多個國家。這些從幼稚園到大學年紀不一的青少年朋友,在珍古德的號召下,自行投入關懷周遭生活環境的行動,希望用每個人微小的力量來改變整個大環境。


  珍古德曾經為「根與芽」下過一個注解:「根向下無盡的伸延,形成穩固的基礎。

  芽雖然看起來嬌小薄弱,卻能夠為了尋覓陽光而破土移石。如果我們為地球所製造的各種問題,是一道道堅固無比的城牆,遍佈世界各地生根萌芽的千萬顆種子,就足以改變世界。」

  這個理想深深感動了無數的年輕心靈,也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在這樣的號召下,重新拾回對世界和自己的信心。有關「根與芽」的詳情,請參考「國際珍古德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網站: http://www.goodall.org.tw

本文摘要自親子天下~

  • 2009-08 
  • 親子天下雜誌7期

  •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443&page=5

    《有效的課程引導配搭》

    2020/07/16 Stephen 引導或促進facilitate,簡單講,就是使事情變簡單。之前聽某位台灣師大的教授分享,教授的角色,簡單講,就是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這樣就能顯出教授的學問。 課程中的知識,許多人都知道,但如何讓他變簡單? 知識就好像菜市場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