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謝智謀老師分享何謂體驗學習


體驗學習,無非是做中學和反思的學習,他一定要有做的成份,也就是體驗,那到底體驗是甚麼,根據Gibbons & Hopkins (1980)認為,體驗層次從110,分別為模擬、實物觀賞、探索、分析、產出、挑戰、能力、經熟、個人成長、社會成長

因此其體驗的深度也由淺到深,舉例而言,從看電視電影、到看實物,如現場觀賞棒球籃球、到實驗探索、到系統性研究環境和經驗、到創造建構與組織,到完成困難之挑戰、到技能的實際增加、到高水準品質之展現、到個人卓越成熟展現、到成為社群之典範。因此體驗真得有不一樣深度與層次。

杜威之體驗教育,強調身心靈涉入,包括身體、認知情緒、心靈全人之參與。因此我們的體驗教育遊戲設計應該不單只有認知因素,如一般的智力遊戲或是個案決策遊戲,而是更多的全人投入,當然包括肢體。這就是為甚麼Project Adventure專案式冒險組織在麻州開始教育改革時,以體育為第一個開始的實驗科目,更編印了三本從小學到中學的PA體育教學教材。

當前用智力為遊戲活動的設計,其實非常多,因為認知的發展一直是傳統學校教育的重點,在進步主義中,因為強調教育即生活,因此實際全人的體驗更加重要。現在因為過分強調認知教學,所以一些純用認知思考的活動被用在體驗學習中,大家當然認為理所當然,或是大受歡迎;但是就我個人看法,其與真正體驗學習似乎有所差距。我想它是遊戲,但能否劃分為體驗教育遊戲,值得討論了。

當今台灣在活動設計上,比較缺乏創意,也許我們習慣模仿與遵循,如果要有更深的突破,自己學習的模式應該要有所調整,才能激發創意。也許習慣改變,不固守舊有模式,就會有不同的IDEA


這幾年我更深思考我們這領域在做甚麼,市場歡不歡迎不是我唯一必要考量,而是思考一個教育的價值與意義。我想我會堅持,因為專業的發展,需要知道我們自己的根基,我們不是COPY店,我們要有屬於自己領域的哲思。

本文摘要自謝智謀教授分享

反思~
體驗學習,往往被誤以為一種遊戲,或做一個活動,然而真實發生體驗的學習,是需要讓身心靈都有經歷,並且透過反思,將經驗內化後產生一種新的價值、想法或行為,許多人都想要帶體驗活動,但若只會表面的遊戲帶領或活動引導,這只能帶到很淺的體驗。

深入的體驗,需要有更多活動內化在心裡,以學員需要而給予活動,不是拿固定的活動來帶學員,並且在引導、討論與反思時,透過引導者的生命,可以引導學員進入更深的反思,具體經驗與反思夠深入,生命的影響與轉化就更深入與持久。

期望透過小謀老師的努力,讓台灣的體驗學習產生更多有創意的激盪,並且體驗人生中美好的生命轉化。

延伸閱讀:
經驗學習-杜威
體驗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效的課程引導配搭》

2020/07/16 Stephen 引導或促進facilitate,簡單講,就是使事情變簡單。之前聽某位台灣師大的教授分享,教授的角色,簡單講,就是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這樣就能顯出教授的學問。 課程中的知識,許多人都知道,但如何讓他變簡單? 知識就好像菜市場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