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一個有趣的對話~
A:你在帶小朋友還是在工作?
B:我在帶小朋友。
A:帶小朋友比工作還累ㄟ!因為現在小朋友很聰明!
B:所以要帶他們做活動。
A:對阿,現在小朋友很聰明。
B:...!
發現A只是顧著講自己在想的話,當B在講完要帶他們做活動之後,A還是顧著自己講自己的~「現在小朋友很聰明!」看起來A應該只是要強調他的想法,但並沒有把握機會問B:「那你都帶他們做什麼活動?」
有時候在對話中,只要稍微多一點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你就會在對話中學習到更多對方的生命經驗,如果我們能從對話中學習,並且常在對話之後反思自己的學習,這樣就如同從體驗活動中經歷好的經驗,然後反思這個經驗對自己的幫助。
在對話中有效的聆聽,有時候並不容易,特別是在與人理性的對話時,要先把自己的許多主觀放下,用心聆聽對方的心,這需要許多的技巧與練習,更重要的是願意放下自己,為別人加值的心。然後,在反思之後,為所做的決定去實踐,那是一種真正的成長。
約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他曾經提倡『教育即生活』及『做中學』等理論,在經驗主義的主張下,強調“知識的取得,源自於感官所吸收的經驗”。也就是在生活周遭,到處佈滿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與受教時刻(teachable moment)。
這不是理性主義 中“以為理性不但可以認識自然界的事物,甚至可以認識超自然的事物”所能替代。在生活經驗交替反思之下,我們會從新舊結合的經驗中,得到新的知識與能力,透過內化與固化我們的經驗,我們的行為也會開始改變。
生活中如果缺乏了好奇心、缺乏感動力、缺乏反思力、缺乏行動力,那麼許多寶貴的生命經驗,將輕易的隨風而逝。
一個高度自我成長的人,能夠從任何情境中成長。
時間一樣度過,但這樣的生命能累積更多的智慧。
延伸學習: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